马英九虽缓却凝重地拭著欲夺眶的泪水,现场静默良久。
距离芦沟桥上那一声破晓枪响到昨天整整六四个年头,「自由之歌——从『七七』到世纪的转折」照片展昨天在台北市x府中庭揭幕,纪录、缅怀在台湾已逐渐成为历史烟尘的「七七事变」。
尽管斯人斯土已远,但透过一帧帧穿过时间历史停格的黑白照片,无声却强烈地诉说那段生与死交织的悲怆岁月,令前往主持揭幕式的台北市长马英九也不禁湿了眼眶,久久难以言语。
台北市文化局选择以一场安静、素但真实的照片展来纪念七七这一天。场中的主角不是镁光灯聚焦的马英九及文化局长龙应台,而是躲过枪火、闪过炮弹参与中日战争的李严秀峰及廖天欣:一位是参加过游击队亦是台湾义勇队创办人李友邦将军的遗孀,另一位是当年就读台中商校期间与日本学生对抗而被日人逮捕充军;虽然身处不同战区,但共同遭受战争迫害的长者,成为八年抗战中活生生的历史见证。
这项展出将至六日中午二时止。 「或许已经有太多人不记得这段历史了,」马英九的感怀与肃穆溢於言表。他转身望著脸上刻满岁月风霜的李严秀峰说道,回顾历史,当年李友邦将军筹组台湾义勇队,具有反讽意义的反潮流象徵,因为当时台湾人受日本殖民政府徵召到南洋去打仗,李将军却组织义勇队到大陆去打日本人,成为台胞抗日中的英勇典。 出生在战後婴儿潮的马英九虽未经历二次大战的摧残,但谈及当时战争死伤情况却激动无比。
他说,在酣战时刻,中国军队面对日军的逼近,由於科技并未发达,为迫使日军撤离,只好以决堤方式;虽然阻挡了日军,却也造成惨重伤亡。 马英九愈说愈是激昂。他继续描述著:「甚至,烈士们还以身躯绑上手榴弹的惨烈方式与敌人同……同……同归於尽!」语到此,马英九数度哽咽无法言语。龙应台递上面纸,马英九虽缓却凝重地拭著欲夺眶的泪水,现场静默良久。
稍事平复之後,马英九话锋一转语气高亢地说,台湾都能坦承二二八事件的发生,日本政府至今却仍不承认南京大屠杀,「我欣赏日本人,却不喜欢他们面对历史的态度」。他表示,他绝不容许少数人篡改历史,能够坦承历史错误才是强大民族的象徵。
「这是一段『侵略与被侵略』、『生与死』、『光荣与怯懦』画时代的大历史,」年近八目光依旧铄明的李严秀峰说,如果时光倒流,她仍会投入抗战的行列。老者坚决不移的语气,宛如又回到昔时在山林埋伏追击敌人的游击岁月,以及那段在战场上与李友邦相识相恋,进而将小爱化为大爱并肩拒敌的烽火儿女情。
【2001/07/08 联合报】
|